家教的误区:中国式家长的10大硬伤

家庭教育

  对于中国的家长来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非常迫切。一方面对于孩子的学习和培养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和期待,另一方面又在某些方面对于孩子过分溺爱和妥协,甚至会牺牲自己的一切,成全孩子。本文将会指出中国式家长的十大“硬伤”,值得中国家长深思。

家教的误区:中国式家长的10大硬伤

  硬伤一:物质刺激,变相拜金主义的诱导

  物质刺激在中国家长中间再平常不过了。如:考试成绩全部85分以上,给孩子买飞机、买洋娃娃;要是能在全班排名中进入前三奖励200块钱、或者奖励带游乐场玩;等等,往往这种物质的刺激效果对孩子却很奏效。

  当孩子人生观的追求转化成物质上的贪婪,又从何谈起独立的竞争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呢?

  硬伤二:溺爱孩子,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使然,但溺爱孩子却是人类独创的一种另类之爱。这种溺爱,是人性之中爱的光辉的一种畸形心理,在这种非常态的爱被放大以后,温柔变成一副枷锁,疼爱化做一个圈套。人性被扭曲后的结果,甚至不如非洲一种到了年龄便把小狮子扔进茫茫草原之母狮释放出来的兽性。

  对此,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段经典的话:“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除了溺爱,中国父母们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视也相当可怕。许多父母按照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严重扼杀孩子的心理、情感、意志和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从三四岁甚至更早,家长便命令孩子们学汉字、念唐诗、背宋词、练算术,而不去顾及孩子爱玩的天性,一味地学死知识,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和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抛之脑后。

  可孩子毕竟是孩子,即便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有无数个理由,面对着瞪着大眼、攥着拳头、携带着中国传统文化因子的家长,他们又能怎么办呢?

  硬伤三:体罚成风,应试教育的最好帮凶

  很多中国家长都会对孩子进行体罚,特别是在农村孩子和教育欠发达地区的一些学校里。中国家长们理由万千,什么“不打不成才”、什么“棍棒之下出孝子”等等,于是一个崭新的轮回继续着:

  被棍棒打出来的父母们依然棍棒着自己的孩子,被棍棒打出来的老师们依然棍棒着自己的学生。

  谁都知道,应试教育的填鸭式教学是不对的。但对于等好成绩都等红了眼的父母们来说,他们管不了这些,他们最舒服的感觉和称心的方式就是全力支持学校教育,做好应试教育的帮凶。

  硬伤四:心灵施暴,扼杀孩子独立人格的培养

  一个小故事很有意思,说的就是中国家庭教育和国外教育的区别:一个中国孩子拿着自己画的图画让父母鉴赏,他会说,你看,我画得像不像?同样,国外的孩子会向父母说,你看,我画得好不好?这一个“象”字,一个“好”字,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

  相同的环境下,不一样的提问方式,得到截然不同的回答是肯定的。道理自不必多解释什么,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理念跃然纸上。自古至今,中国人从来不缺乏智慧,但我们对于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缺乏,却是毫无疑问的。

  硬伤五:生活方面,近乎泛滥的物质支持

  这与溺爱有关,但是又不完全相同。如果说孩子从小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会因家庭的不同而产生差异的话,那么当孩子长大以后,独自在外念书时,近乎泛滥的物质支持就开始了。物质支持无可厚非,可一旦泛滥,被金钱左右头脑的人,行为往往是可怕的。

关于本文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怀孕专题